赞!国产编码器来了!~富士电机
当前,工控行业核心零部件市场的绝大部分被国外品牌占据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对国内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把握国内市场定价权形成了重重限制。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国产化替代,一直是行业探讨的热点。
在国外品牌进入市场较早、“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固有思维、产品通讯协议的不兼容性,以及企业市场宣传力度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目前中国伺服用编码器市场以日系等国外品牌为主。同时,国内品牌与领先品牌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历史差距
从国内外知名编码器企业的发展时间线来看,海德汉1889年成立,SICK 1946年成立,多摩川1938年成立,而中国最早的是成立于1965年的禹衡光学,1982年后开始正式生产编码器。当国外品牌已被大规模成熟应用多年时,国内品牌还处于传感器的初识阶段,无形中错过了太多知识积累的过程,因而同时面临着学习、积累、应用多维度的挑战~富士电机。
专注力差距
国际领先品牌在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上具备长期、稳定、专注的研发团队与人员,部分员工工作期限可追溯至几十年前 ,良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确保了每一项研发成果的完美呈现。相比之下,国内传感器品牌在员工的稳定性上仍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难以找到长期从事某一项目的员工,专注某一项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更是屈指可数。
产品可靠性的差距
产品可靠性一直是市场及企业所长期关注的问题,相较于国外品牌“质优价高”的标签,国内部分厂家陷于技术、人才、资金能力的桎梏,无法在产品可靠性建设上投入更多,“质次价低”成为国内品牌的代名词。
实现国产化替代可期
尽管国内外编码器品牌在产品制造、市场认可度、行业推广等层面的差距仍旧存在,但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以长春禹衡光学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已在产品的开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速了编码器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在国内伺服用编码器市场中,增量式产品,以禹衡光学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产品已经达到和国外品牌分庭抗礼的程度;绝对式多圈产品,随着以禹衡光学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产品投放市场后,国际竞争对手产生了危机感,日系等国外品牌开始采取降价应对策略。
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国内品牌卓越的发展战略。以国产品牌的龙头企业禹衡光学为例,作为光栅编码器、光学仪器及成套机电设备的专业制造商,禹衡光学精准把握行业差距,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上采取了高效完善的实施策略:
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技术水平
在国际合作上,禹衡光学通过同欧、日、韩等国家的芯片、传感器、电机企业合作,更为清晰地了解到了当下的技术方向与市场趋势,对其技术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承接国家级重大专项促进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承接三项要求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专项(绝对式光栅尺、高精度绝对式光栅编码器、高精度角度编码器)的承接实施,禹衡光学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了长期系统性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长足的技术提升,在高端产品领域已经和国外产品形成竞争。目前已经完成前两项国家级重大专项的技术验收,高精度角度编码器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富士电机。
通过完善实验条件为提高技术水平保驾护航
经过多年的投入,禹衡光学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可靠性产品综合实验室,能够更好地满足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研发的实验需求。
此外,针对产品通讯协议的不兼容性,近两年来禹衡光学大力推广向广大定制者开放的自主通讯协议——FreDat协议族,满足个性化定制与成套系统匹配在协议族中找到适合解决方案的需求,并积极扩展其他通讯协议,是BISS协议在中国的授权技术支持企业,也是西门子DQ协议在中国唯一授权使用的传感器企业,可适应更多领域的需要。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和成熟,编码器市场迎来了市场“拐点”,普通增量式编码器正在逐渐被绝对式编码器替代,互联互通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可以“交流”的编码器将成为未来的主导。而面对当前中国市场产业化程度严重不均衡的现状,未来编码器行业既需要开发面向成熟工业化发展、可以实现互联互通的编码器,也要开发面向较低工业化程度的经济、改善型编码器。
对此,在产品技术层面,禹衡光学将以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强强合作为主要技术着力点,以满足智能化工厂需求的会“说话”编码器为主要研发方向,并对编码器集成芯片进行自主开发,力求实现以更高精度、更小体积、更低成本为技术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市场服务层面,禹衡光学编码器已在伺服电机、电梯、机床等应用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未来禹衡光学将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进行转变,开发定制化项目组,通过多维度的方式扩大企业影响力,进而推进国产编码器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技术投入是无形的、长期的、缓慢的,产业化自动化的投入则是显著而见效的。通过大量的技术投入,以及2017年全面的产业化升级和自动化改造,接下来,禹衡光学将始终坚持“诚信、快捷、双赢”的经营理念,竭诚向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为实现中国智能制造宏伟蓝图提供中国品牌自己的奠基石。
赞!国产编码器来了!~富士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