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伺服|交流伺服电机结构原理介绍
伺服电动机(或称执行电动机)是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装置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执行元件。其作用为把接受的电信号转换为电动机转轴的角位移或角速度。按电流种类的不同,伺服电动机可分为直流和交流两大类。

1.交流伺服电机结构和原理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它的定子上装有两个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的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运行时励磁绕组始终加上一定的交流励磁电压,控制绕组上则加大小或相位随信号变化的控制电压。转子的结构形式笼型转子和空心杯型转子两种。笼型转子的结构与一般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相同,但转子做的细长,转子导体用高电阻率的材料作成。其目的是为了减小转子的转动惯量,增加启动转矩对输入信号的快速反应和克服自转现象。空心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定子分为外定子和内定子两部分。外定子的结构与笼型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定子相同,铁心槽内放有两相绕组。空心杯形转子由导电
的非磁性材料(如铝)做成薄壁筒形,放在内、外定子之间。杯子底部固定于转轴上,杯臂薄而轻,厚度一般在0.2—0.8mm,因而转动惯量小,动作快且灵敏。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LL 是有固定电压励磁的励磁绕组,LK
是有伺服放大器供电的控制绕组,两相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如果IL 与Ik 的相位差为90°,而两相绕组的磁动势幅值又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对称状态。与单相异步电动机一样,这时在气隙中产生的合成磁场为一旋转磁场,其转速称为同步转速。旋转磁场与转子导体相对切割,在转子中产生感应电流。转子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使转子旋转。如果改变加在控制绕组上的电流的大小或相位差,就破坏了对称状态,使旋转磁场减弱,电动机的转速下降。电机的工作状态越不对称,总电磁转矩就越小,当除去控制绕组上信号电压以后,电动机立即停止转动。这是交流伺服电动机在运行上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区别。
交流伺服电机有以下三种转速控制方式:
1)幅值控制控制电流与励磁电流的相位差保持90°不变,改变控制电压的大小。
2) 相位控制控制电压与励磁电压的大小,保持额定值不变,改变控制电压的相位。
3)幅值—相位控制同时改变控制电压幅值和相位。交流伺服电动机转轴的转向随控制电压相位的反相而改变。
2.交流伺服电机工作特性和用途
伺服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是以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为表征。在控制电压一定时,负载增加,转速下降;它的调节特性是在负载一定时,控制电压越高,转速也越高。伺服电动机有三个显著特点:
1)启动转矩大由于转子导体电阻很大,可使临界转差率Sm>1,定子一加上控制电压,转子立即启动运转.
2)运行范围宽在转差率从0到1的范围内都能稳定运转.
3)无自转现象控制信号消失后,电动机旋转不停的现象称"自转".自转现象破坏了伺服性,显然要避免.正常运转的伺服电动机只要失去控制电压后,伺服电动机就处于单相运行状态。由于转子导体电阻足够大,使得总电磁转矩始终是制动性的转矩,当电动机正转时失去Uk(控制电压),产生的转矩为负(0<S<1)。而反转时失去UK,产生的转矩为正(1〈S〈2 时〉,不会产生自转现象,可以自行制动,迅速停止运转,这也是交流伺服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的重要区别。
不同类型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具有不同的特点。笼型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具有励磁电流较小、体积较小、机械强度高等特点;但是低速运行不够平稳,有抖动现象。空心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转动惯量小、运行平滑、噪声小、没有无线电干扰、无抖动现象等优点;但是励磁电流较大,体积也较大,转子易变形,性能上不及直流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适用于0.1—100W 小功率自动控制系统中,频率有50Hz、400Hz 等多种。笼型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产品为SL 系列。空心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为SK 系列,用于要求运行平滑的系统中。
深圳华科星电气专注伺服电机销售22年,提供完善的伺服电机选型和调试,24小时快速响应服务,产品包括日本富士伺服电机、东元伺服电机、拓达伺服电机、行星减速机、步进电机、PLC等自动化产品,欢迎来电咨询13602631692微信同号